会议专题

从空间到场所:历史古村落保护策略研究--以南京杨柳村为例

针对我国历史村落保护工作中长期以来“重物质空间,轻人文关怀”的现实,本文强调了历史村落保护在乡村复兴和历史村落改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提出场所精神的重塑和再造在兼容历史文脉与现代功能、提高空间认同的改造目标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解决当下历史村落保护与更新困境的关键所在.基于“场所理论”,本文通过分析村落建筑空间、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三要素在村落保护和文化传承中的内嵌关系和外在影响,进而以南京市杨柳村为实证案例,具体分析历史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从村落形态完善、水路环境重塑和社区空间复兴等角度总结保护更新思路与实施手段.最后,本文认为在历史文化价值和意识不断提高的提升、体验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快速发展和地域认同不断日趋强化的今天,历史村落保护与更新将逐渐出现精细化、过程性和融合性的发展趋势,人、历史、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将被赋予更多的关注目光,而作为“人、物”两张皮的传统机械静态规划也注将转轨到“物、我”融合的现代柔性动态规划中.

历史村落 文化传承 乡村更新 动态规划

杨震 王硕 景天奕 汪程 王超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沈阳

中文

1-9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