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页岩储层孔隙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北美地区页岩气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气已成为世界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的热点.页岩气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于页岩中,吸附态页岩气存在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表面,游离态页岩气存在于孔隙和裂隙中,还有少量溶解于液态烃和水中的溶解态页岩气.因此,页岩不仅能作为烃源岩和盖层,还能成为储层.页岩作为一种超致密油气储层,其孔隙远远小于常规的砂岩储层和碳酸盐储层,孔径大小达到纳米量级。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含气页岩孔隙分类及孔隙表征方法进行了综述,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对表征方法进行归类和总结。微孔隙研究在材料、物理、生物领域已有大量应用实例和经验可以借鉴。针对页岩气储层的特点,优选实验方法并建立系统实验流程能更高效的对孔隙系统进行表征。页岩气系统孔隙的表征方法应具有如下特点:(1)方便快捷,样品预处理尽量简单,以适应工业生产中大量样品测试需求;(2)有效应对泥页岩各向异性,提高测试样品的系统性和代表性,为优选有利层位提供依据;(3)与孔隙含油气性研究结合,最好具有观测动态过程的能力。目前,对于页岩纳米孔隙的研究方法包含测井及岩芯CT成像,10~40um微裂隙的SEM成像及重点区域的SEM/FIB纳米级孔隙表征3个步骤;崔景伟等(2012)提出了工业CT-微米CT-纳米CT/FIB系列辐射扫描方法和压汞-低压N2吸附-低压CO2吸附的泥页岩孔隙的研究方法。众所周知,页岩储层独特的纳米孔隙结构,增加了页岩储层的评价难度。尽管国内外学者针对页岩纳米孔隙结构提出了多种研究方法,但是由于仪器本身分辨率的限制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还没有一套精准的用来综合评价纳米孔隙的方法。

页岩储层 孔隙结构 表征方法

武夕人 卢双舫 陈方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青岛,山东,266580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纳米地球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青岛

中文

82-85

2016-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