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变形机制下构造煤中亚纳米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机制

构造煤是原生煤体在构造作用下发生脆性破碎或韧性流变的产物,具有”高吸附、快解吸、低渗透和低强度”的物性特征,在中国古生代含煤盆地中广泛发育,并控制着绝大多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1-3”.与原生结构煤相比,构造煤的孔隙率要比同层的原生煤高30%~80%,孔比表面积要高30%~100%”2,4”,并随着构造煤变形程度增加,煤中的mesopore和micropores更为发育,甚至能占总孔隙的80%以上”5”,而又以亚纳米孔隙的增加明显,构造煤中亚纳米孔隙发育是否是造成构造煤高吸附、低渗透的主要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系统研究不同变质变形条件下构造煤中的亚纳米孔隙分布及演化特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鉴于目前对于构造煤中亚纳米孔隙的观测困难的研究现状,论文以淮北矿区9类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为研究对象,利用273K条件下CO2吸附试验系统测得了不同变形机制下构造煤中的亚纳米孔隙,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试验,探讨构造煤变质变形过程中亚纳米孔隙变化特征。

构造煤 亚纳米孔隙 发育特征 演化机制 变形机制

李云波 宋党育

河南理工大学,焦作,454000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纳米地球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青岛

中文

117-117

2016-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