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深海沉积物中铁锰微结核与多金属结核显微结构和纳米矿物学对比研究

大洋多金属结核一般生长在深海平原的沉积物之上,而铁锰微结核则普遍存在于深海沉积物中,二者在各大洋以及南海均有分布(何高文等,2011).然而,前人研究主要揭示了铁锰微结核中元素地球化学及其生长机制(Chauhan and Rao,1999),未曾系统地对铁锰微结核与大洋多金属结核之间进行对比研究.大洋多金属结核一般生长在沉积物表面,而本研究中铁锰微结核却能存在于沉积物下8 m甚至更深的层位。事实上,前人已经对埋藏型结核有所报道(Cronan, 1977; Pattan and Partibhan, 2007)。其中,Pattan andPartibhan(2007)在印度洋中央海盆沉积物下0-5.5 m发现一系列直径随埋藏深度递减的多金属结核,通过对比不同直径结核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这些被埋藏的结核处于既不生长也不溶解的状态。但前人发现的埋藏型多金属结核均为厘米大小的,与本研究样品的颗粒大小有数量级的差别。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铁锰微结核与多金属结核的微结构和纳米矿物学特征,尝试阐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铁锰微结核和大洋多金属结核无论在外貌特征、显微构造特征还是纳米矿物形态特征等都十分相似。本研究首次对铁锰微结核与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形貌和纳米矿物学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推断铁锰微结核是正在生长的埋藏型深海多金属结核。

深海沉积物 铁锰微结核 多金属结核 显微结构 纳米矿物学

任颖芝 孙晓明 廖健林 关瑶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广东省珠海市,519082;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市,510275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纳米地球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青岛

中文

191-192

2016-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