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矿床学研究方向及其发展趋势
纳米矿床学是用纳米科技和方法来研究矿物质的形成过程、迁移机理和赋存机制等的学科,并从新的角度来勘查隐伏矿床.纳米矿床学的概念最早由章振根在1993年提出.章振根和姜泽春(1993)将纳米理论应用在成矿理论上,用以解释矿床的成因,提出一种新的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纳米矿床学.王学求、任天祥等学者将纳米理论、地学理论等结合对”微细浸染型金矿”进行,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研究推动了纳米矿床学的继续发展.目前,纳米矿床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1)成矿作用过程研究,包括成矿物质的来源、活化、迁移、沉淀和成矿的机理;(2)矿产勘查。成矿作用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弄清楚成矿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与成分,体积等有关,即使相同成分的纳米颗粒体积不一样其物理化学性质也不一样,纳米颗粒的这种特性使地质学家对矿床学理论有了新的认识。
纳米矿床学 成矿作用 矿产勘查
魏海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 266580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纳米地球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青岛
中文
196-196
2016-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