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单元研究新进展
流动单元的概念最早是由Hearn等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认为流动单元是一个垂向上及横向上连续的储集体,在该储集单元内部具有相似的渗流特征.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流动单元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总体上,流动单元是指垂向上及横向上连续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性质相似的储集岩体,且随着开发的进行,呈现动态性变化(陈欢庆等,2010).针对流动单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前沿的研究方法,如改进的FZI法、基于水动力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基于因子分析的多参数聚类分析以及基于构型的流动单元研究方法。实践结果表明,新方法的提出解决了流动单元研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对流动单元研究意义重大。如改进的FZI法和基于水动力学理论的方法不但建立了确定的理论性公式,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流动单元的动态概念问题;基于因子分析的多参数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与因子分析法的融合,解决了聚类分析方法在数据选取中的难题,提高了该方法在流动单元划分中的精确度;基于构型的研究方法在精细的储层构型研究基础上,通过参数优选、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进行流动单元的研究,使得构型资料很好的应用于流动单元的划分。
油气地质 流动单元 流动分层指标 水动力学 多参数聚类 储层构型
路研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 266580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2016年纳米地球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青岛
中文
287-287
2016-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