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辅导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决定了贫困生能否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发挥个人价值.心理资本是从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中发展而来,强调人内在的积极心理力量.心理资本的提出为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现路径,以心理资本理论为指导,结合贫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适应准备、稳定发展、走向成熟三个心理发展阶段系统的对贫困生开展就业心理辅导,通过培养贫困生的就业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来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可以帮助贫困生成功就业,避免因就业问题产生的各种心理和社会问题.
高职院校 贫困生 就业心理辅导 心理资本
孙娟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中心,江苏 淮安 223003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66-70
2016-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