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互联网+”危机干预流程初探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互联网+”渗透在生活中每个角落,人们满足和方便的同时,精神上成了电子产品的“奴役”.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出现,尤其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唤起有识之士对高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和操作流程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国内外危机干预研究成果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根源、危机反应特征和危机干预对象筛查全面深刻的阐述,进而在“互联网+”的框架下对危机干预流程具体探索,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危机干预理论体系和实践机制献计献策.
高职院校 心理危机 心理干预 互联网思维
方丽丽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司法技术系,吉林 长春 130000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246-251
2016-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