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种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的草种生产和经营主要依靠政府计划调节,草种企业基本以市场贸易为主,种子以进口为主,缺乏自主竞争生存的能力不足。2000~2004年国家先后投资9亿元国债资金,在全国建设81个草种繁殖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草种的供需矛盾,但目前这些草种繁殖基地大部分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运营能力,没有从根上解决草种业的问题。必须建立完善商业种子生产体系,加强种子扩繁的生产,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繁、推”体系。同时建立草种育种与生产销售的补偿机制,使得种子生产做到“四结合”,即草种生产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和育种者相结合、和品牌权益相结合、和生产效益相结合。建立种子生产的标签制度,通过标签制度,认定种子真实性,实现种子生产的全面认定制度;加强草种质量监管力度,加大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提升草种检测机构的检测和服务能力。
草种业 质量监管 市场竞争 政府支持
刘自学
克劳沃集团,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西宁
中文
347-348
2016-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