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东缘深部电性结构及地质意义
通过分析大兴安岭东缘的一条大地电磁测深的深部电性结构,发现在突泉盆地下部存在三个明显的低阻层(L1、L2、L3),三者呈“八”字型分布,结合地质认识和重力资料推测L1、L2是古俯冲带,L3是嫩江-八里罕隐伏断裂.结合地球动力学环境等进一步分析认为松嫩地块与兴安地块发生拼贴时,前者向后者俯冲,L1、L2可能是该时期形成的古俯冲带,碰撞拼合带位于突泉盆地西边界;由L3确定的嫩江-八里罕断裂的大地构造位置更靠近突泉县,而不是前人认为的白城附近,嫩江-八里罕断裂在地质历史时期具有正断层性质,且对突泉盆地沉积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地质特征
张鹏辉 方慧 钟清 张小博 袁永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59-262
2016-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