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农业文化遗产在旅游影响下的传统生态文化保护--以元阳哈尼梯田为例

中国是农业大国,相应的拥有各式各样的田地.“梯田”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诗人范成大《骏鸳录》,其中对现今江西宜春(袁州)的仰山梯田进行了描述:“出庙三十里至仰山,缘山腹乔松之瞪甚危,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少数民族居民与居住的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适应和改造,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种互相融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当地居民的民俗文化所反应出来.在云南红河州哈尼族地区元阳梯田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灌溉与耕种是梯田惯用的两大主要功能,这样的田地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契合,也为元阳当地的水稻种植业以及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当地独特的农耕方式在时间的推移下形成的农耕文化无形之中影响了本地人的思想观念.

旅游业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文化 元阳梯田

韩晓芬 秦莹 刘红

云南农业大学 昆明650201

国内会议

第六届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

重庆

中文

1-5

2016-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