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江苏兔业发展概况

江苏为中国家兔传统生产区,家兔存出栏量及兔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随着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兔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标准化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江苏兔业稳步发展.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把握国家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部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的契机,要引导资金向兔业领域和重要环节聚焦,扶持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和新业态培育。要吸取H7N9流感事件对家禽产业造成损失的教训,以及“长毛兔手拔兔毛事件”对毛兔业的打击,急需要把家兔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养殖集中区域,以大型养殖龙头企业或屠宰加工企业为依托,联合养殖户,建立“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按饲养量出资,建立自我救助风险基金,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将家兔生产的饮水系统、自动喂料设备,饲料加工设备列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围绕品种、营养、笼器具设施设备、拉稀和腹胀病等当前制约家兔产业发展壮大的影响因素,打破体系界限和行业领域,整合资源,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广,实施资金精准扶持。针对江苏兔业现状,着力在“种、料、装、管、销”等关键环节上发力,提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围绕“育良种、推良种、用良种”,引导种质资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向种兔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应用;充分发挥养殖场的主体作用、饲料企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推广商品化饲料,实现最佳投入产出比;加快规模兔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大力推进机械化替代人工操作,推广智能化环境调控、精准化饲喂、自动清粪设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提高设施装备水平;针对“软实力”跟不上“硬实力”的现状,完善生产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加大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人员综合素质,向管理要效益;鼓励采用订单养殖、参股入股、“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规模养殖场组织化程度。同时,建议将兔纳入标准化示范创建,扩大家兔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的覆盖面,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兔业整体生产水平提升。
兔产业 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 规模化经营
潘雨来
江苏省畜牧总站,南京 210036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33-137
2016-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