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汇标准浅析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储碳量是陆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将近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组、粮食农业组织、教科文组织以及政府间海洋学会共同合作完成的《蓝碳:健康海洋的固碳作用》着重提出了海洋的碳汇功能.近年来,国际上对海洋碳汇的重视程度表明海洋碳汇将纳入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成为一个涉及国际权益的热点领域.开发海洋碳汇不仅是海洋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也将成为国际海洋强国的经济增长点,更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同时可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发布的沿海生态系统方法学有针对自愿市场的ACR、VCS 方法学,IPCC 国家温室气体指南的湿地指南以及联合国环境署的蓝碳手册等,但方法学中的一些参数和估算方法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湿地退化和全球变暖对沿海生态系统固碳速率的影响等),对某些湿地修复手段的减排机理的认识不够清晰(例如沼泽重建),使得方法学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试点项目,通过试点完善方法学;同时,在科学了解海洋固碳、储碳的过程机制的基础上,肯对不同方面或行业研发制定有关的评估方法或技术规范,如建立海洋碳固定或储存的模型和参数,海草床、海洋沉积物、海洋微生物的碳汇机制,国家海洋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此外建立对沿海蓝碳抵消碳排的实际份额的严格评估,并构建区域、国家甚至国际层面的大数据库。
海洋碳汇标准 碳汇计量 数据库
黄祥燕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402-1405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