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科研人员为什么要做科普。一个是从科学文化的角度,第二个是从科研人员的使命角度。科学文化的欠缺实际上是制约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家知道现在已经是科技大国,我国的投入很大。现在鼓吹的那些东西,常常依赖的是巨大的投入。买了很好的设备,或者说有特殊的资源,可以拿它做文章做出来也确实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很多的研究缺乏引领性,缺乏颠覆性,常常就是对国外的某种想法的补充或者延伸。所以在这一块,中国实际上是处于弱势,而基础研究的弱势直接就制约了科学的发展。源头创新就没有了活力。因此,制约国家科技水平发生质的飞跃的因素,主要就是科学文化的欠缺。科学文化有很多专家的定义,就是唯实求真、理性质疑、宽容失败、创新开拓这样一些特质。大家知道科学文化不是中国的东西,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所以科学文化也是在西方。在西方,科学文化就造就了或铺垫了西方强大的科技创新,而国家长期是封建社会,很多的理念和科学文化是格格不入的,而且引入现代科学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培育科学文化任重道远。如果没有科学文化,投入再多,产出还是有限的。所以先进的科学文化是创建创新型科技强国的坚实的基础。必须承认缺乏这个东西,需要学这东西,没有它就没有土壤,就很难产生现代的先进的引领性的科技成果,这是一个方面。科学文化对做科普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做科普实际上是希望能够铺垫或者培育科学文化。另外一个角度就是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使命。科研人员实际上是有两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要有自由探索的精神,一个是它必须有责任感。这个责任感就是传递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当然还要保证自己的科学,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到正面的作用,让科学的成果是有利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所以科研人员天然的具有做科普的责任,他要沟通科学和社会,而且现在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要让纳税人知道做了什么样的科学,这个科学对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所以自由探索的精神和责任意识构成了一名科学家最本源的东西。

科普工作 科技人员 科研经验 主力军作用

黄力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国内会议

首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

西双版纳

中文

21-24

2016-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