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用儿童“自然亲和性”进行教育--一个科普工作者自然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训练孩子们科学思维的载体可以从自然之物中来。因为自然亲和性,孩子们会主动了解和熟悉自然事物,比如小区和校园的花花草草等植物,雨雪风雷等自然现象。这样他们就建立起了最近学习区中的基础,而这些自然生命都是在自然界中长期进化而来,里面包含错综复杂的关系。哪怕一片树叶,都和树种、环境、气候、历史演化有关系。向孩子们传达这些信息时,既可以讲的简单,也可以非常复杂,其难易程度是容易控制的。因此,针对不同背景知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可以进行灵活调整让所教的知识处于最近发展区。这样就会非常高效地达到教学效果。协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表达能力和同理心,这都不是记忆性的知识,和科学思维一样,而是需要反复练习的技能,需要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学习。这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一致的,在此不再展开论述。

儿童群体 自然教育 科学思维 自然亲和性

楚海家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国内会议

首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

西双版纳

中文

90-99

2016-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