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广东大宝山酸性矿山废水中次生矿物的研究

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的硫化物矿石在采矿和选矿过程中,与水圈、大气圈和微生物作用能产生低pH和富含重金属离子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在这种极端环境条件下,重金属离子(如As)的自然衰减现象引起了对AMD中次生矿物的研究,以更好地解释重金属离子的环境地球化学特性,为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提供思路.本文以广东大宝山铁龙尾矿库为研究区域,沿尾矿库上下游采集了9个采样点的水样及底泥样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EDS)对酸性矿山废水中的次生矿物相及其形貌进行鉴定,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水样和底泥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通过野外测定的物理化学参数(p H/Eh/TDS/LSI),研究不同物理化学条件对次生矿物相及其形貌的影响,并与典型酸性矿山废水(如西班牙Iberian Pyrite Belt Tinto river、Odiel river)的物理化学条件、底泥中的矿物相组合及其形貌、对应的矿山类型进行对比归纳。结果表明,大宝山槽对坑及铁龙尾矿库AMD中的主要含铁次生矿物有施威特曼石、七水铁矾、叶绿矾、黄钾铁矾、针铁矿等,其中施威特曼石具有“毛毡状”、“海胆状”形貌,针铁矿呈典型的针状,黄钾铁矾呈六方板状。酸性矿山废水的pH与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成反比,Eh与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成正比。

环境地球化学 酸性矿山废水 次生矿物 重金属离子

邹琦 陈莹 刘奇缘 陈炳辉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州510275;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探查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275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西安

中文

137-137

2016-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