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准噶尔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时代的厘定和古生代构造演化

东准噶尔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中部(Kr(o)ner et al.,2005),是中亚—兴蒙巨型构造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古生代花岗岩为特征,成为探讨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增生造山过程的理想地区.东准噶尔造山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晚古生代造山带,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早古生代造山带的论点后,东准噶尔的演化从早古生代到晚古生代一期造山还是早晚古生代两期造山就一直存在争论.东准噶尔构造带晚古生代火山岩带具有相近的400Ma~365Ma、336Ma~312Ma和300Ma~270Ma三期活动期次,额尔齐斯构造带和卡拉麦里构造带的蛇绿岩形成年龄亦相近,原泥盆纪及部分早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时代重新厘定为不早于晚石炭世,进而认为东准噶尔构造带晚古生代两个大洋同期俯冲消亡,最终消亡时间均不早于晚石炭世;东准乃至整个新疆北部普遍发育早二叠世后碰撞花岗岩,表明碰撞期向后碰撞期转换时间为晚石炭世末期。因此,东准噶尔构造带晚古生代不同洋盆在晚石炭世同期碰撞拼贴,将其晚古生代构造演化进一步细分四个演化阶段:400Ma~336Ma次生洋盆同期俯冲阶段、336Ma~300Ma洋盆闭合消亡阶段、300Ma~270Ma后碰撞伸展阶段及中晚二叠世剥蚀及南缘湖相沉积阶段。

东准噶尔造山带 碰撞拼贴运动 构造演化 晚古生代

田晓莉 李振生 聂峰 牛浩 王创 贾超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合肥 230022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西安

中文

156-157

2016-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