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原子核层次的手征对称性

对称性及其破缺是基本的科学问题.手征对称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大至星系旋臂、行星自转,小到矿物晶体、有机分子、基本粒子,都与手征对称性密切相关.原子核层次的手征对称性概念于1997年提出,随后成为核物理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实验上已经在核素图上的80,100,130和190质量核区发现了30多例可能具有手征对称性的原子核.简要介绍原子核中的手征对称性概念;手性原子核的预言、识别以及实验验证;并通过展示手性原子核结构的多样性(MχD),回顾了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介绍最新发现的原子核中手性和空间反射对称性的联立自发破缺,对未来手性原子核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原子核 手征对称性 多样性

孟杰 王媛媛 李志泉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全国核物理大会

成都

中文

310-317

2016-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