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通道空间效益模型:以珠江口跨海通道为例
跨海通道建设有利于缩短海湾两岸城市间交通时间,提升城市间经济联系.本文提出跨海通道空间效益理论模型,并采用城市相互作用强度引力模型,基于GIS计算珠江口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开通前后两岸城市最短时间矩阵,定量分析两岸城市可达性、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格局,并验证理论模型的科学性.分析结果基本验证了跨海通道效益理论模型:(1)珠三角加权可达性水平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核心地区,跨海通道对可达性影响较大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从南向北逐渐减小;(2)跨海通道显著提升区域经济联系总量,深圳、香港和中山、澳门分别成为珠江口两岸提升最高城市.跨海通道改变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促进区域经济联系分布更加均衡;(3)大陆与港澳间的通关时间是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关时间对区域经济联系总量的影响约占四分之一,未来需建立更加便捷的通关程序.
城市经济 跨海通道 建设项目 空间效益
吴旗韬 樊杰 张虹鸥 孙威 叶玉瑶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中科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科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日韩地理学联合会议、第一届亚洲地理学大会、第十五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284-296
2015-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