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工业生产空间格局、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

GIS空间分析技术为空间形态的精准判别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研究视角,通过高分辨率的Google Earth影像提取珠三角都市经济区2013年的工业生产空间分布信息,采用GIS缓冲分析、叠置分析刻画珠三角工业生产空间的总体分布格局,通过引入分形模型、形态紧凑度、空间离散度、密度指数来定量分析珠三角工业生产空间的形态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2013年珠三角都市经济区的工业生产空间共有2604.71km2,其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具有明显的交通导向性特征和沿江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于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带,并且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交错式、零散式和集中式.②珠三角都市经济区的工业生产空间具有很强的分形特征,核心区的分形维数整体小于外围地区,而空间结构的稳定性高于外围地区;珠三角各市中,工业生产空间形态紧凑度最高的为珠海、最低的为广州,而空间离散度最高的为惠州、最低的为中山;珠三角各市工业生产空间的规模差异显著,这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工业企业数等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东莞、深圳、中山、佛山的密度指数过高,需要加强工业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利用.③研究认为自然因素与交通条件、城镇化和开发区的发展、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以及经济全球化是珠三角都市经济区工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工业生产 空间格局 分布模式 都市经济区
丁俊 王开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日韩地理学联合会议、第一届亚洲地理学大会、第十五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297-312
2015-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