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框架的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物排放研究
为了理清主要经济地理要素与城市群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引入新经济地理学3D——密度(Density)、距离(Distance)、分工/分割(Division)框架,采用该框架系统分析主要经济地理要素与长三角城市群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地均GDP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均存在显著性,与工业SO2、废水和烟粉尘的排放量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27、2.080和1.014.②综合交通距离对工业废水和烟粉尘排放量存在显著性,弹性系数分别为-1.638和-0.625,而心理距离对污染物排放量均未产生显著作用.③分工/分割要素对城市群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SO2、废水、烟粉尘排放量存在显著性,制造业专业化指数仅对工业SO2和烟粉尘排放量有显著性,而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与工业废水和烟粉尘排放量存在显著性.④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地均GDP、外商直接投资呈正相关,与综合交通距离、制造业专业化指数和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呈负相关,缓解长三角城市群工业污染物排放困境,不仅要适度控制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标准,还应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城市群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分工和协作地位.
城市环境 工业污染物 排放量 经济地理要素
陈肖飞 姚士谋 张落成
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江苏;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江苏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日韩地理学联合会议、第一届亚洲地理学大会、第十五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366-374
2015-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