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人口半城镇化的空间演变及理论探索:2000-2010

基于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地级单元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口半城镇化的空间演变特征,结合半城镇化对城镇化的阶段性规律进行了再次探讨,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六阶段理论”.研究表明:中国的半城镇化呈现出明显的行政等级差异,在空间上形成了东>中>西>东北的格局.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半城镇化的低-低集聚范围在东北地区扩大,高-高集聚的范围在东部沿海地区扩大;与之对应,城镇化的高-高集聚在东北地区减少、东部沿海地区扩大;半城镇化正重构城镇化的空间关联格局.基于半城镇化越低越优、城镇化水平越高越优的原则,将城镇化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中国的城市达到前两个阶段的数量较少,且在十年间增幅较小;2000年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处于第2阶段,中部、东北部则以第4阶段为主.十年后,第2阶段的城市在东部有所扩张,而中部地区大量城市上升到第4阶段.第4阶段由于城市数量较多并且与其它阶段转换较密而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最关键时期.中国的地级单元在城镇化阶段性演变中呈现出“总体上升,个别回流”的特征.

人口普查 半城镇化 空间演变 阶段性规律

刘祥 曹广忠 刘涛 刘汉初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圳518055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香港大学地理系,香港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日韩地理学联合会议、第一届亚洲地理学大会、第十五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427-442

2015-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