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萤光灯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试验小结
我厂生产的萤光灯玻管,有关玻璃部分的技术资料系五十年代未从国外引进的.原玻璃(即DB-494)的化学组成为:SiO274%,MgO3.6%,CaO5.8%,Na2O15.4%,K2O1.2%,它是一种普通的”白云石”玻璃,共主要优点是:1.具有很小的结晶成长速度,不易折晶.且由于氧化镁代替了部分氧化钙,使粘度增大(在1190-650℃)、表而张力大,这些都有利于连续作业和机械化成型.2.组成单纯,配料设备简单,配料方便,成本低廉,适合于大量生产。但DB-494玻璃在长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玻璃化学稳定性差,每年霉雨季节存放在仓库里的玻管,经常有发霉现象,有时导致成批玻管报废,对生产带来一定影响。鉴于上述情况,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极待改进DB-494的化学稳定性,但同时又要求其他如热膨胀系数、软化温度,热稳定性,退火温度等物理性能应和DB-494相接近,并满足制灯要求。为基本符合上述要求,初步研究,并经历了五个多月时间,试验了不同成份的小样14个,投大料40多坩埚次,测得理化数据300余次。在小料的基础上,在坩埚炉内拉管1000多根,并进行制灯试验,经初步测试,收到一定的效果。
萤光灯玻璃 化学稳定性 发霉现象 配方设计 工艺优化
南京741厂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30-34
198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