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新铅锌矿重金属污染现状和生物修复潜力
重金属污染是中国突出的环境问题,其对环境危害较大,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一大阻力.本文选取广西大新铅锌矿为研究对象,对其水体、土壤和植物的重金属污染情况通过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分析进行评价,并探索选择生物修复物种.结果表明:大新铅锌矿区水体主要的污染元素是Pb、Zn、Cd、Mn,且由上游至下游重金属浓度逐渐降低,上述污染元素浓度由上游至下游地表水分别降低62%、95%、94%、89%;地下水除Pb以外分别降低67%、99.5%、99.6%.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Cd超标6-26倍,Zn超标100倍,Cu20-70倍,Hg3-10倍,As14-30倍,且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层位为0-25cm.飞机草、蜈蚣凤尾蕨、鬼针草、南瓜藤可作为矿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或潜在修复物种,玉米和水稻为矿区风险作物,应避免在矿区内种植或食用矿区内种植的玉米和水稻.
铅锌矿 重金属污染 富集系数 生态修复
刘朋雨 张连凯 覃小群 黄奇波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岩溶生态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国内会议
格尔木
中文
110-123
2018-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