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用于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血浆代谢物变化的研究
采用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HPLC-QTOF/MS)和毛细管电泳—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CE-TOF/MS)分别对128例血浆样本(41例低通量透析前/后;46例健康对照)进行脂质分析和301例血浆样本(85例低通量透析前/后;42例高通量透析前/后;47例健康对照)进行极性代谢物分析。多变量统计分析发现透析前/后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代谢谱存在明显差异,且透析后组更加趋向于健康对照组。低透析前/后比较发现124个脂质、91极性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高通量透析前/后则有126个极性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p<0.05)。比较低、高通量透析模式发现高通量透析能有效清除更多的尿毒素类代谢物。对脂质进行大类加和分析发现总游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类花生四烯酸、溶血磷脂酰肌醇、溶血磷脂酰乙醇胺、FFA16:1/FFA16:0和FFA18:1/FFA18:0透析前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揭示了尿毒症患者可能有更大的风险患炎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但是通过透析治疗后可以有效降低这些脂类含量。将健康对照组分别和低、高通量透析前患者组进行非参数检验,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介析,结果表明高、低通量透析患者体内均可能存在着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等通路的改变。综上所述,多平台的代谢组学技术能有效增加代谢物的检测覆盖度,适合于研究透析对血浆代谢物变化的影响,可为尿毒症进一步的病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血浆组织 代谢组学
王利超 胡春秀 路鑫 许国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297-297
2017-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