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代谢组学研究大气细颗粒物的生殖毒性效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要成分的空气污染已成为全国性的环境问题.PM2.5颗粒表面附着大量具有内分泌和代谢干扰效应的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即EDCs),例如重金属、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物等,而且固体颗粒本身也对机体的正常代谢存在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经PM2.5悬混液气管滴注暴露后成年雄性大鼠睾丸代谢组的全局变化,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M2.5暴露组大鼠睾丸的油提和水提代谢指纹谱均可与对照组实现准确的区分,表明PM2.5暴露对大鼠睾丸的整体代谢网络产生了显著影响。最终鉴定出56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显示,PM2.5暴露会引起大鼠睾丸的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紊乱、类固醇激素代谢失衡以及脂类代谢异常,而这些重要通路可能是PM2.5生殖毒性的关键分子事件。该研究为揭示和探讨PM2.5暴露对大鼠睾丸的代谢干扰效应及雄性生殖毒性机理指明了新的方向。
大气细颗粒物 生殖毒性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 质谱技术
王晓飞 张洁 蒋守芳 张凌怡 刘颖 杜晓妍 张维冰 申河清
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浙江 宁波 315800 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 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49-350
2017-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