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部分地区羊嗜血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进化研究

嗜血支原体(Hemotropic Mycoplasma,Hemoplasma)是一类半径小、具有多种形态、无细胞壁的细菌,寄生于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引起动物的嗜血支原体病,对畜牧业危害严重.关于羊嗜血支原体(Hemoplasmas(Mycoplasma ovis and”Candidatus Mycoplasma haemovis”))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较少,且”Candidatus M.haemovis”分离株/种/变异体鲜有报道,我国尚未见报道.应用巢式PCR对我国部分地区羊嗜血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遗传进化分析,以期为我国羊嗜血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特征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8个省份的羊嗜血支原体感染较普遍,总感染率为44.7%,与湖北省山羊嗜血支原体的感染率(41.0%)相当,高于重庆14个区县羊嗜血支原体的感染率(16.1%)。本研究不能完全确定‘Candidatus M. haemovis’是M.ovis16S rRNA基因的另一个拷贝,需要进一步对多株M.ovis全基因组测序来确定。本研究中M.ovis(KU983740 和KU983746)16S rRNA基因序列与美国的人源M.ovis(GU230144 和KF313922)在同一进化分支上,且同源性高达99.8%~99.9%。以上数据表明,本文M.ovis分离株/基因型可能具有潜在的人兽共患风险及公共卫生学意义。

羊嗜血支原体 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进化 感染率

王晓星 崔艳艳 张艳 史柯 闫亚群 菅复春 张龙现 王荣军 宁长申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国内会议

2017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暨养羊学分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石家庄

中文

1-2

2017-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