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燕山地区千层背岩体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燕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多期次岩浆活动是构造运动的直接产物.这些岩浆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侵入岩,其中以花岗岩类分布最为广泛,这些花岗岩的形成可以划分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四期,岩石类型主要有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斑岩等.通过对千层背岩体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研究,本文在该区内鉴别出三期花岗岩的岩浆活动:第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为石英正长岩,该岩石类型出现在岩体的最边部,具似斑状结构,被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所侵入。年代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的侵位要晚于正长花岗岩,可解释为:在正长花岗岩形成的晚期,其岩浆中再次加入了幔源物质,使岩浆中慢源组分含量增加而形成与二长花岗岩成分相似的岩浆。千层背岩体的各类岩石在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落入板内花岗岩与火山弧花岗岩区域内,大部分点位于板内花岗岩与火山弧花岗岩分界线位置,可能表明千层背岩体形成于一个挤压向伸展转换的环境。

千层背岩体 花岗岩 岩石成因 燕山地区

徐一鸣 董国臣 刘昕曜 缪广 权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53-156

2016-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