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藏高原西部地壳S波速度结构研究

印度和欧亚板块在50Ma发生汇聚碰撞(Molnar&Tapponnier,1975;Rowley,1996),造就了地球上最宏伟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球科学家围绕青藏高原的侧向挤出、缩短增厚及下部岩石圈物质的”消失”三个重要科学问题就其动力学和生长机制提出了一系列动力学模式,按其主要机制可分为双层地壳模式、构造挤出模式、连续变形模式、下地壳流模式、双层楔板模式及多因素驱动模式等,青藏高原西部地区南北向宽度仅约600km,却记录了印度与欧亚板块汇聚的深部过程及其响应,为了解陆陆碰撞过程及高原隆升机制提供了最佳实验场地。为此,在青藏高原西部进行了人工源地震测深和宽频带流动台阵联合探测试验。

地壳运动 碰撞过程 隆升机制 S波速度结构 青藏高原

武振波 武澄泷 徐涛 梁春涛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成都 61005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300-300

2016-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