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帕米尔高原岩石圈变形与地震成因机制

帕米尔高原位于青藏高原西构造结,与青藏高原有着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帕米尔高原相对于青藏高原主体向北楔入推移了约300km,其南北宽度仅为青藏高原中东部的一半,挤压缩短量远大于青藏高原主体.结合面波层析成像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出帕米尔高原中源地震带及其应力场垂向上的分带性,对应着截然不同的地震波速度结构特征,浅部地震发生在低速异常条带内,而深部地震却发生在高速异常内。上述特征意味着帕米尔高原中源地震存在不同的应力环境和发震机理,浅部的应力场特征与欧亚板块的向南俯冲有关,随着俯冲带的走向变化,最小主应力倾角由近垂直向近水平变化,震源机制显示出由逆冲向走滑的转变,而该区的低速异常则与耦合俯冲的下地壳有关。

地震成因 岩石圈变形 帕米尔高原

李玮 陈赟 Xiaohui Yuan 田小波 梁晓峰 郭希 谭萍 滕吉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Deutsches GeoForschungsZentrum GFZ Potsdam Germany 14473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311-312

2016-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