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低生气强度区致密砂岩气成藏机制

戴金星院士等通过对大气田烃源岩条件研究,提出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为重要条件”1-2”,长期有效的指导了大气田的勘探.但随着近期致密砂岩气的发展,发现该认识不完全适用致密砂岩气大气田,这是大气田研究的新进展.中国自”十一五”以来建立了大面积致密砂岩气”源储交互叠置、孔缝网状输导、大面积成藏、近源高效聚集”成藏理论,并在生烃强度小于20×108m3/km2的区域亦能形成大气田”3-5”.但随着勘探的深入,发现生烃强度小于20×108m3/km2的区域与大于20×108m3/km2的区域的成藏差异较大(为便于描述,将小于20×108m3/km2定义为低生烃强度区,大于20×108m3/km2定义为高生烃强度区).低生烃强度强度区具有“源储交互叠置、非优势输导、长期持续充注、物性差异控藏、砂体核心富集”的成藏模式。与以高生烃强度区为主建立的大面积致密砂岩气成藏机制差异较大。低生气强度区内厚层的河道砂体核心是高含气饱和度富集领域,但由于供气不足,常表现为核心部位高产气,翼部高产水。苏里格西部为典型的低生气强度区,勘探面积几万平方公里,三角州平原相分流河道砂体核心部位最为有利,下一步应以此为着力点,逐渐通过精细滚动勘探,落实有效储量。

致密砂岩气 成藏机制 储量计算 低生气强度区

张福东 李剑 李君

廊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市 065007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959-1960

2016-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