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碎右江盆地晚二叠-中三叠世碎屑沉积物源分析:从大火成岩省到造山型源区的转变

碎屑沉积物源分析是进行造山演化、板块汇聚、盆地转换等地质过程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沉积物/岩全岩碎屑组分、化学组成和单颗粒碎屑矿物化学、同位素组成的综合体现.纵观沉积物源分析的发展历史,以1991年的伦敦物源分析会议为界,早期主要致力于构造图解的构建和应用进行单纯的构造背景判别,而之后则更加注重源岩组成的综合确定.沉积物源分析多聚焦于造山型源区的识别和判定,而非造山型源区在物源判别模式中很少涉及.本文综合物源分析揭示盆地源区经历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到印支造山带的转变,并建立起区分造山型/非造山型源岩的锆石微量元素图解,进一步估算峨眉山大火山成岩省在晚二叠世的源岩组成和剥蚀量,并探讨与其岩浆过程相关的火山S02释气及其对应环境气候效应。

地质构造 盆地类型 碎屑沉积物源 火成岩省 造山型源区

杨江海 PeterA.Cawood 杜远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市 430074 英国St.Andrews 大学 St.Andrews KY16 9AL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993-1993

2016-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