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柿庄南区块煤体结构测井定量识别技术探索

煤体结构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评价参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层气开发效果,已在行业内引起高度重视.但目前除直接利用岩心资料观察外,精细刻画煤体结构的方法和技术并不成熟.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为靶区,利用已钻井煤岩取芯资料的详细观察,并与测井资料进行比对研究,建立以自然伽马、深侧向电阻率、密度和声波为主的煤体结构判别图版.在此基础上,以原生煤、碎裂煤、碎粒煤比率建立了煤体结构定量划分三角图版,进而利用测井资料对柿庄南区块东部产气时间超过42个月的110口生产井的煤体结构进行了划分,并与平均日产气量建立了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平均产气量大于1000m3/d的煤层气井,原生煤所占比率较高,而碎粒煤比率较低.如ZY-246井平均产气量为1273.0m3/d,原生煤厚度为2.84m,所占比率为53.6%;碎裂煤厚度为1.96m,所占比率为37.0%;碎粒煤厚度为0.50m,所占比率为9.4%.由此可见,煤体结构测井定量识别技术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技术方法对其他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煤层气 勘探开发 煤体结构 测井定量识别

王存武 邢力仁 柳迎红 郭广山 吕玉民 朱学申 焦振华

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

国内会议

2016煤层气学术研讨会

广西北海

中文

1-8

2016-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