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鸭肠炎病毒在HBK-SPF鸭B3系和B1系的体外致病性的比较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紧密连锁、富含多种免疫相关蛋白的基因簇,其基因型对特定疫病的致病性或免疫应答水平密切相关.HBK-B1和B3鸭是以中国禽类实验动物种子选育的元特定病原体(SPF)绍兴麻鸭HBK-SPF鸭为基础,根据毗邻MHCⅠ类分子的抗原转运相关蛋白(TAP)基因的多态性选育成功的4个纯系SPF鸭群,本研究将DEV疫苗株C-KCE同DEV人工感染鸭血清均2倍倍比稀释后,将不同浓度的血清和病毒棋盘法混合接种于B3系和B1系鸭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DEF),96h后比较DEV特异性致病变效应(CPE),对相同稀释皮但病变程度有差异的8个孔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EV拷贝数.结果血清抗体和病毒相同浓度时,B3系DEF出现的CPE比B1的严重,且被检孔的平均病毒拷贝数(8.38E×105)大于B1(1.89E×105)品系.被相同浓度血清抗体中和时,B3系的病毒含量更高,即增殖更快.本研究表明鸭的MHC基因型影响鸭肠炎病毒的复制能力,并且B3系HBK鸭比B1系灵敏感,HBK单倍型鸭是开展水禽病免疫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模式动物.

鸭肠炎病毒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基因功能 体外致病性

王兴童 牛银杰 彭蔚宇 王丽延 孟兴 赵丽丽 韩凌霞 陈洪岩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与比较 医学创新团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69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与比较 医学创新团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69;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昆明

中文

37-39

201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