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G蛋白潜在N-糖基化位点突变对病毒毒力和免疫原性的影晌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可引起鲑科鱼类的稚鱼和幼鱼造血器官出血和坏死,危害严重,给鲑鳟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IHNV的毒力与免疫原性可为其致病机制和免疫制剂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IHNV基因组大小约11kb,分别编码核衣壳蛋白N、磷酸化蛋白P、膜基质蛋白M、囊膜糖蛋白G、非结构蛋白NV和RNA聚合酶大蛋白L.利用重组毒免疫虹鳟鱼,结果显示重组毒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M,其中单突变第438位氨基酸的重组毒能使IgM抗体提前产生,推测第438位氨基酸的糖基化可能与病毒的免疫逃逸现象有关。本研究结果证实糖基化影响IHNV的毒力和复制能力,为IHNV的致病机制和免疫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减毒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的依据。

虹鳟鱼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G蛋白 N-糖基化位点突变 病毒毒力 免疫原性

王超 周晗 王丽 乔薪瑗 徐义刚 唐丽杰 刘敏 李一经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昆明

中文

346-346

201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