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雉鸡微卫星DNA标记筛选及孔雀绿雉鸡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目的:获得孔雀绿雉鸡群体遗传变异、遗传组成、近交程度及纯度等遗传背景信息,评价其种质遗传特性,揭示其育种进程,为进一步制定该雉鸡群体合理的选育利用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33对家鸡微卫星DNA标记对孔雀绿雉鸡基因组DNA进行种间扩增,筛选可用于雉鸡群体分析的遗传标记.共筛选出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的7对引物,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分别是MCW0294、MCW0285、MCW0328、MCW0134、MCW0330、MCW0097和LEI0075.利用这7对遗传标记对孔雀绿雉鸡选育的母本群体(P)——美国七彩山鸡及其F3和F8群体进行群体变异检测. 结果:各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2~4个;P、F3和F8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2、0.59和0.5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388、0.5052和0.4612;F8与p群体Nei氏遗传距离为0.0158,与F3群体之间Nei氏遗传距离为0.1234.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孔雀绿雉鸡F8群体与美国七彩山鸡亲缘关系更近,血统较纯,说明选育有一定效果.

孔雀绿雉鸡 遗传特性 育种工作 微卫星DNA标记

付琳 袁峰 唐正红 欧阳依娜 普丽萍 田应华 钱林东 赵跃 李石友 苗永旺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荣昌402460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 650201 云南省弥勒市唐氏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弥勒 652306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650212

国内会议

第七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

重庆

中文

1556-1565

2016-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