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部及邻区早白垩世脊椎动物化石和地层:分布、特征和意义
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北部及邻近的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是典型热河生物群化石产出区域.该区下白垩统发育与中国辽西地区类似的陆相火山—沉积序列,湖相沉积夹层中产出热河生物群标志性的EEL(Eosestheria-Ephemeropsis trisetalis-Lycoptera)组合,以及一些研究程度较低的脊椎动物化石.目前大兴安岭北部发现有5种鱼类(Palaeoniscoids,Peipiaosteus,Yanosteus,Sinamia,Lycoptera)和一种爬行类(可能属于翼龙类),主要分布在阿荣旗、阿尔山、满洲里以及塔河等地.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早白垩世地层不但产出EEL化石组合,还有丰富的昆虫、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其中鱼类化石(Lycoptera,Stichopterus)分布较广,在Baissa,Krasnyi Yar和Mogoito三处产出两栖类、龟类、离龙类、恐龙类、鸟类、哺乳类等四足动物化石.研究大兴安岭北部及邻区早白垩世脊椎动物群的组成,对于扩大热河生物群研究的区域,以及增加了解热河生物群在核心区(冀北-辽西)以外的多样性和环境背景都有重要意义.
脊椎动物化石 分布特征 早白垩世 热河生物群
李晓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
国内会议
黑龙江大庆
中文
37-52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