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北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的长鼻类化石

河北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长鼻类化石,其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泥河湾盆地象类化石的研究概况,将它们归入5属6种(含1个未定种),分别是轭齿象(Zygolophodon sp.)、中华互棱齿象(Anancus sinensis)、纳玛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南方猛犸象(Mammuthus meridionalis)和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生存时代从晚上新世至全新世.近十余年来,欧亚大陆猛犸象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古生物学界的前沿课题,泥河湾盆地是中国产出猛犸象化石最多、最重要的地区之一,马圈沟遗址产出了全球最早的草原猛犸象化石;最近在钱家沙洼象头山地点发掘出一具几乎完整的早更新世猛犸象头骨化石,这为探讨欧亚大陆猛犸象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猛犸象头骨 长鼻类化石 泥河湾盆地 晚新生代

李凯清 赵文俭 岳峰 刘佳庆 卫奇 董为 刘文晖 王元

河北省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河北张家口市07500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黑龙江大庆

中文

87-96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