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镇静、镇痛麻醉在治疗性ERCP中的安全性评估及应用

目的:探讨镇静、镇痛麻醉在治疗性ERCP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ERCP诊疗中心行治疗性ERCP患者1660例,分为静脉镇静、镇痛组(n=800)和常规镇静、镇痛组(n=860),观察各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术中,麻醉清醒后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应用Ramsaymin分级法评估麻醉状态,记录患者术中呛咳、躁动、患者对手术过程有无不良记忆、术后腹痛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果:与常规镇静、镇痛组相比,静脉镇静、镇病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对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静脉镇静、镇痛组患者出现腹痛占4.4%(35/800)、腹胀占2.6%(21/800),恶心和呕吐占3.6%(29/800);而常规镇静、镇痛组分别为36.3%(312/860)、49.0%(421/860)和53.0%(456/8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镇静、镇痛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9%(775/800),不良反应回忆度为4.8%(38/800);而常规镇静、镇痛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仅为2.9%(25/860),不良反应回忆度却为97.9%(842/8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舒芬太尼+眯达唑仑+连续输注丙泊酚在治疗性ERCP中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静脉镇静麻醉 静脉镇痛麻醉 临床疗效

李汛 朱晓亮 沈亦萱 李玉民 周文策 张磊 孟文勃 王永琪 何明彦 李琼 蒲小金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静外二科 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2015第八届全国ERCP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治疗内镜高峰论坛

兰州

中文

232-235

2015-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