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智慧小城镇的发展模式与空间支撑初探--以北京副中心通州小城镇集群为例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全国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小城镇已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智慧小城镇作为智慧城市的延展,具有空间尺度适宜、产业业态精准、集群整合发展的优势,将成为智慧城市体系的主要形式以及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智慧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其与智慧城市和传统小城镇的对比,解释智慧小城镇的内涵,并以北京行政副中心通州智慧小城镇的建设为例,提出智慧小城镇的规划框架和发展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智慧小城镇与以往的传统小城镇相比,在继承其优点的同时,会采用各种方式解决现存的问题。首先,智慧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选择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继续维护小城镇的美好生态环境。其次,传统小城镇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往往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对适应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生活不便捷,智慧小城镇将会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打造智慧生活,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生活服务。再次,不同小城镇的产业基础条件不同,可通过城镇化的动力,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发展智慧小城镇,传统的行业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快速转型升级,焕发产业活力。最后,我国小城镇的空间布局相对均衡,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智慧小城镇的布局会更加趋于集约、有序、均衡,利于发展规模化的,拥有区域竞争力的智慧城镇集群。

智慧小城镇 规划设计 空间布局 生态环境

曾鹏 朱柳慧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二届田园建筑研讨会

武汉

中文

355-359

2016-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