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与罗素悖论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十分简洁,但它的证明却异乎寻常的困难.从哥德巴赫写信之日起,直至1920年,并没有一个方法可以用来证明这个问题.华罗庚是中国最早从事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潘承洞于1962年证明了“1 + 5 ” ;1963年,潘承洞、巴尔巴恩与王元又都证明了“1 + 4 ”;1966年,陈景润在对筛法做了新的重要改进后,证明了“1 +2”,这是目前这个问题的最佳结果。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到19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了,就在这时,集合论中接连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的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量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革命。
哥德巴赫猜想 罗素悖论 数学史
戴有刚 毕伟 姜冬艳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长春130022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373-374
201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