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明清时期朝鲜士人的长城印象与观念--一项长城文化史的考察

明清时期,不断出使北京的朝鲜燕行使,一方面出于好奇,另一方面为向朝鲜政权汇报中国情况,对沿途见闻大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在这之中,明辽东镇、蓟州镇长城不仅因其雄伟壮观,而给燕行使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长城在明朝与蒙古、女真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吸引了燕行使的广泛关注,从而成为燕行录的重要内容,使燕行录成为域外长城史料的最大载体.燕行录不仅具体记述了明代辽东镇、蓟州镇长城防御体系的基本格局,而且细致描写了清代该区域长城的保存与破坏状况,对于深入研究明代长城防御体系、清代长城保护状况,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仅如此,燕行使对于长城的观念与评价,一方面呈现出逐渐与中国本土接近的历史脉络,这反映出长城观念存在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不断向域外传播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反映出燕行使不同的关注视角、政治立场与文化意识,是研究明清中朝关系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尝试对燕行录中的长城记述、观念与评价进行全面考察,并揭示其背后的时代变迁、地缘政治与文化意识,从而揭示长城形象在朝鲜半岛“层累地造成”的历史过程,也就是朝鲜半岛的“长城观念史”。

长城印象 长城观念 朝鲜士人 燕行录 明清时期

赵现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丝绸之路的互动与共生学术研讨会

大连

中文

138-158

2016-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