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五加低海拔栽培驯化后生理特征差异研究
目的:比较野生和低海拔栽培驯化后红毛五加形态、光合、光谱及生理特征差异,为制定合理的红毛五加人工栽培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对野生与栽培红毛五加叶片的外部形态与解剖特征、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及冠层光谱特性及以刺五加苷E、绿原酸为代表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比较. 结果:(1)与野生红毛五加叶片相比,栽培红毛五加叶片厚度、叶面积明显增加,叶片长宽比明显减少,栅栏组织较厚而海绵组织较薄.(2)栽培红毛五加光合速率及光能利用率较高.(3)野生和栽培红毛五加都具有典型的植株反射光谱特征,但同野生红毛五加相比,栽培红毛五加叶片和冠层光谱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都较高,一阶导数光谱中的红边振幅和红边面积也较大,红边位置红移10nm.(4)栽培红毛五加茎皮中绿原酸、刺五加苷E含量与野生红毛五加接近,达到《四川省中药材标准》红毛五加含量测定项下要求,且其含量可能与生长年限有关. 结论:光照条件的改变影响着红毛五加的叶片形态,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红毛五加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指导红毛五加的人工驯化栽培工作.
红毛五加 人工栽培 叶片形态 光照参数 药材质量
陈玉锋 郑顺林 古锐 赵灿 钟世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611137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成都611130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611137 成都医学院药学院,成都610083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55-160
2016-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