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歧口凹陷古近系流体动力演化与油气成藏

富油气凹陷流体活动强度高,油气分布与流体动力作用方式、作用强度密切相关.歧口凹陷古近系流体活动强烈,异常高压发育,但不同次凹、不同层系压力分布差异大,其形成与演化是油气成藏主要动力之一.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测井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为基础,采用声波时差约束与盆地模拟结合的方法恢复古流体流体动力,确定油气成藏关键时期及关键时期排烃方向和排烃强度,分析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纵向上划分为常压体系、弱超压体系和超压体系三大系统,2800m以下主要以超压系统为主,欠压实和生烃作用是异常高压主要成因;超压释放是地层压力结构产生变化的主因,也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方式.超压系统顶界面与水—岩转换带相一致,造成上、下储层孔隙类型与成因存在差异,强弱频繁交替部位(地层压力转换带),流体作用活跃,又具有一定封堵性,有利于油气富集.根据流体压力演化特征,结合成藏组合综合分析,明确了歧北斜坡、埕海断坡和滨海斜坡为勘探有利目标区,是成熟探区挖潜与突破的重要领域.

油气成藏 超压释放 流体压力 动力演化

姜文亚 周立宏 肖敦清 蒲秀刚 牟连刚 孙超囡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内会议

第八届渤海湾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天津大港

中文

286-293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