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三角洲前缘厚油层构型解剖及剩余油分布模式--以文南油田W33断块为例
浅水三角洲是油气储集的一类重要沉积体系,由于其水下分流河道形成的厚层砂体结构认识不清楚,严重制约了油田后期的开发效果.因此,论文采用层次性与结构性综合分析的思路,利用岩心、密井网测井资料,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了高含水期厚油层解剖分析.将浅水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划分成六个级次,着重研究了四级构型单元界面特征、识别模式、构型样式,结合厚油层的吸水产液状况分析,讨论了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成果总结了单河道四级构型单元的四种识别样式和六种砂体拼接模式,并建立了两大类六种剩余油分布样式.研究成果对油田下一步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一定地质参考依据.
剩余油 高含水期 厚油层 储层构型
刘云华 李中超 尹楠鑫 罗波波 常玉丽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内会议
天津大港
中文
356-363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