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渤海高含水油田综合调整后剩余油挖潜技术创新与应用--以渤海SZ油田为例

渤海SZ油田历经综合调整之后开发效果大幅提高,但随着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进一步调整和挖潜的难度增大,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开发策略以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开发.针对此现状,在三角洲相储层构型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利用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详细刻画了单一成因砂体在垂向及平面的接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构型对油水运动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层间相带干扰、层内夹层及平面构型单元接触关系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提出了基于构型单元的层间分层系开发技术、基于构型单元的层内水平井挖潜技术、基于构型单元的平面小井距加密技术等,构建了一套海上三角洲相油田综合调整后的剩余油挖潜技术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海上相似高含水期老油田的调整挖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含水油田 剩余油 挖潜技术 构型单元

田博 刘宗宾 高红立 刘超 张瑞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国内会议

第八届渤海湾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天津大港

中文

364-373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