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多元异构的敦煌数字文化

敦煌石窟建筑型制囊括中外,彩塑题材多样,壁画内容丰富,蕴含了中国中世纪社会宗教、历史、艺术、科技、民俗等多方面的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有效盘活和合理利用这些数据,让更多的观众感知石窟文物文化精髓和文物本体以外的丰富信息资源,让观众利用已获得的数字化数据更好地感受丰富的敦煌文化价值,让观众进一步感悟数字化展示与艺术高度融合的新成果变得尤为重要。结合“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的需求,通过现有大量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资源,转化为多元的、可视的数字化成果,使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突破物理空间和地域局限,走出文物本体环境,面向国内外,以新的展示环境、新的视觉表达、新的文化旅游模式呈现在公众的眼前,精心组织、合理布局、研究设计,以虚拟和现实相结合,以艺术和高科技相融合,从而营造一个全新的多元异构的数字文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构建,推动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运用不同空间数据处理的数字化技术,将不同地域种类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盘活”,突破物理空间局限,将学术、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构成多元异构的数字文化,面向大众,探索与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敦煌石窟 建筑型制 数字文化 丝绸之路

吴健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

国内会议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甘肃敦煌

中文

289-297

2016-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