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房颤:早期诊断

心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成人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在55~59岁人群的患病率为0.7%,而大于85岁人群则上升至17.8%;房颤的临床表现因房颤类型以及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显著不同,常因心动过速而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乏力、胸痛、头晕,也可因房颤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出现相应症状,并且此类房颤并发症常常是房颤致死的主要病因.但房颤症状也可能表现出非特异性,甚至完全无症状,结果导致对房颤的诊断常推迟至心律失常进展期.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筛查,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常规心电图即可确诊。因此早期诊断关键在于识别高危人群并进行常规心电图筛查。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适用于房颤频繁发作者;对房颤发作并不频繁的患者,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常无法发现其阳性心电图表现;加之无症状房颤(静默型房颤)所占比例较高,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识别房颤发作的高危因素,通过体外式心电事件循环记录仪、家庭远程遥测心电图、手表式心电图记录仪以及起搏器携带的远程监测功能(适用于起搏器植入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颤早期诊断率。近年来发明的MyDiagnostick“房颤自我诊断棒”、欧姆龙心电图监测心脏扫描仪(HeartScan)、植入式Holter均有利于房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但均缺乏大型临床研究证据支持。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临床筛查

林荣 王凌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北京

中文

475-481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