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对心脏的毒性损伤
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个”医学创造了奇迹但与风险并存”的典型病例.一位40年前曾接受过颈胸部斗篷野放疗的56岁霍奇金淋巴瘤(HD)女性,突发呼吸困难和休克,虽予积极抢救但仍在入院5小时后死亡.尸检报告显示: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同时伴有肺、甲状腺、食管、脾等多脏器病变,所有病变特征均符合放射性损伤.尸检的最后结果表明:患者最终死于40年前放疗引起的损伤而不是原发恶性肿瘤.近十几年来,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都呈现了显著上升趋势,随着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得以长期生存.心脏毒性已成为肿瘤治疗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将成为减少心脏毒性致死或致残的关键所在。肿瘤科医师应与心脏专科医师密切合作,创建一个新的学科——肿瘤心脏学,组建一个新的临床科室——肿瘤心脏专科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目前心脏专科医师对肿瘤治疗包括药物的使用不太熟悉,考虑心脏毒性这个问题与肿瘤科医师距离较远,而且肿瘤科医师对于心脏毒性机制及防治也较陌生,只有二者结合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现代医学需要多学科交叉和整合,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跨越肿瘤科医师与心脏专科医师之间的交流障碍,真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治疗 心脏毒性 心脏保护 生活质量
杜向慧 王升晔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11-715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