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完全性房室阻滞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绝大部分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室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外科修补手术相比,经导管介入封堵的方法不需要切开胸骨和进行体外循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封堵成功率高.然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依然存在,如封堵器栓塞、瓣膜损害、心律失常等.其中完全性房室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cAVB可发生于封堵术后即刻或晚些时候(迟发性cAVB),但有关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cAVB的发生机制,预测因素等尚不明确,新近有研究报道使用改良的双盘封堵器(modified double-disk,MDO)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者并发cAVB及其发展、演变和治疗的情况。

完全性房室阻滞 发病机制 临床治疗 室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

黄织春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北京

中文

122-129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